“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如果说,长征是震惊寰宇的壮举,那么,血战湘江则是“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幕。这一战,八万中央红军抵挡住了三十多万装备精良敌军的疯狂进攻;这一战,红军浴血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几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是什么让这支年轻的队伍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呈现出如此惊人的意志与战斗力?
第一,坚定信念,永不言弃的精神。让人感触颇深的是在电影中被无数战士反复嘶吼的一句话“坚决执行命令!”话虽简短,在漫天炮火的掩盖下依然是铿锵有力,中国红军誓死捍卫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勇气,似是能从屏幕上喷薄而出让人热血沸腾。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主角,写出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生。影片中二纵队被辎重砸的双腿骨折的战士钟顺,为不拖累大部队行军,决然地从山崖滚落;从古田就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的林裁缝,为保护大部队过江和他三儿子共同举起机枪作战最终长眠湘江;在枫树脚英勇抗战的十八团,打到最后一个人依然没有放弃阵地;赶去枫树脚支援的春伢子带领三十四师守住了枫树脚,掩护了大部队过江,7000客家兄弟却只剩下了3000……一次次绝境重生,一次次攻坚克难,依靠的是如铁的意志,如钢的执行力,还有永不言弃的理想信念支撑。
第二,一往无前、无惧牺牲的献身精神。在脚山铺战场敌人的猛攻之下,红四团战地危急,团长耿飚虽身患疟疾,但为保护阵地,仍抡起马刀扑入敌群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在新战场,红五师参谋长胡震主动请战,以“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让他们到新”的坚强决心,阻击敌人直至牺牲,诠释了共产党人随时为革命事业一往无前、不惧牺牲的精神,反观国民党军队,蒋介石指挥时包藏私心,只想利用战争削弱没有完全归顺的下属们的兵力,而前线的何健军队更是被红军吓破胆子,开始出现大量的逃兵,最后不得不许以重利才得以坚持,一边是一往无前,无惧牺牲的大无惧精神,一边是用钱用利,军心涣散,怕牺牲的军队,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其实早已注定。
第三,坚定理想、捍卫信仰的忠诚精神。李德纸上谈兵,坚持用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指导前线的战士们死守,执意让战士们负缁前行,而博古不切实际的一味附和,盲目的跟从更是加剧了红军的伤亡。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次谏言,他们却盲目自大,固步自封,不考虑实际的国情一味的照搬苏联的成功经验,最后白白牺牲了无数战士的鲜血,纵然是这样,一句“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持三天至四天”的军令,以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钢铁般意志,团结带领战士们与敌人血战三昼夜,确保了军委纵队前往湘江通道的左翼安全。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是对湘江战役最真实的写照。看过《血战湘江》之后,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但从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伟力,更是感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向伟大的革命先烈致敬!(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人民政府 刘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