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周总理的确经得起这样的赞美。近日,有幸学习到关于周总理“十条家规”的党史故事,读来发人深省。良好的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党员干部应学习“十条家规”,树立良好家风,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将家庭梦的实现融入中国梦的大潮流中。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出任国务院总理,家里的亲戚有的想托周恩来帮助办一些事情,谋取个人私利,为此,周恩来向家人提出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我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我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短短的十条家规,看似无情却有情。它像是一面镜子,告诫党员干部要树立良好家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一是要加强政治定力,对党忠诚,政治立场鲜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看齐、保持高度一致,要有政治担当,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二是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三是要重视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传承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惟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好的品格和民风,从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黎学俊 海南省陵水县群英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