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百年前夕,全党上下深入学习党史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同志回信,充分肯定和赞扬廖俊波精神,并对她及家人予以亲切祝福和勉励。回顾廖俊波同志一生,他以“樵夫”自称,用“伐薪为火送温暖”的情怀,成就“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姿和“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之态,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树立起一道不朽的丰碑。他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最终用生命践行为官之诺,被时光定格伟岸身影。如今,他虽已离去,但也给党和人民留下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他矢志不渝践行的“樵夫精神”。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践行“樵夫精神”要爱惜“山林”勤“修剪”。
樵夫依靠山林生存,如果说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是“樵夫”的话,那么人民群众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山林”。“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员干部要情系群众将心比心,才能帮群众“修剪”出他们最需要的模样。在处理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廖俊波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如与女儿谈话中那样,甘做“全镇最小的人”。他为“樵夫”,伐薪取火,为群众送上温暖。在政和同心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因为暴雨导致泥浆涌进村民家中,他立即赶到现场,不仅转移安置清除淤泥,还满是诚恳向村民道歉;在政和县工作的时候,跟村民拉家常,发现雨天饮水问题,立马征求住建局负责同志意见,两个月后,村里出现全新的饮用水过滤池。
党中央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旨在推动全党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廖俊波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相信“让23万政和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是件美妙的事情”。在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时,就要学习他为民服务的“樵夫精神”。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践行“樵夫精神”要展露“锋芒”会“砍柴”。
廖俊波同志曾笑言:“有人说,我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在干”。他还常把“一天有48小时该多好”挂在嘴边。为此,他与时间赛跑,以只争朝夕的决心展露锋芒:3天跑4座城市,会见6批客商;闽铝轻量化项目从开工到正式投产历时69天;乘坐的公务车4年跑了36万公里,平均每天行驶约250公里。能敬业勇担当善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就了“俊波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广大青年党员干部提出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要求,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唯有砥砺前行方能不负韶华。而廖俊波同志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疯”劲里有一种执著,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的“砍柴”时间。政和县政协副主席魏常金说:“廖书记甚至希望把他的手机号码印在广告牌上,全天候24小时办公,方便投资机会找到政和。”作为中青年党员干部要拒绝“躺平”,以爱岗敬业的态度和刻不容缓的速度,积极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学习廖俊波同志不负韶华的“樵夫精神”。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践行“樵夫精神”要能够“背石”可“负重”。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廖俊波同志像“樵夫”那样,既有甘于奉献、实干苦干品格,也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在推动闽北发展的每一个“战场”上,披荆斩棘,开拓一个又一个新天地。在荣华山,他带着市里借的2000万和七八个人,历时四年多,与投资者共同描绘了一幅共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政和县,面对发展长期处于“省尾”的尴尬,他抓住机遇,提出“四大经济”,以“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为口号,实现“弱鸟先飞”跨越式发展,2021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年,政和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他的眼光始终长远,每一个“战场”的开拓都立足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给后一任打基础。
过去的一年,山河笼罩风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也曾赞扬“危机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批批党员冲锋在前,他们有穿风越雨的决心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不计名利不计后果投身在抗疫一线,与各行各业的坚守者共同为全世界赢得抗疫的“时间窗口”,他们何尝不是一位位“樵夫式”的英雄?“我是党员”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一封请战书,飞向每一个人民需要我们的“战场”上,用行动书写担当,用汗水诠释奉献。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就是学习他担当奉献的“樵夫精神”。
智者急行,明者坦荡;愿为公仆,无悔无愧。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有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像廖俊波同志一样为党和人民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党和人民永远铭记着他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前行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铭记。在廖俊波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不悔和矢志不渝,看到一名人民公仆的忘我牺牲和无私奉献。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的“樵夫”精神,就是作为一名新“樵夫”,将他未尽的事业继续推进下去,让老百姓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庄玲敏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公安局内坑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