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和政府一直以来致力于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乡村的发展。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实干和担当,我们要始终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加强党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环境之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学好党史,传承好先辈革命精神是我们应对和战胜来自国内外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只有学习党史,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这样才能不断的将党的成功经验及优良传统传承好,才能在当今这个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勇往直前、不迷航、不退缩。
做好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基层扶贫干部要持续关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动态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驻村干部的帮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的有效监测机制,兜牢防贫底线。例如,为贫困户建立防贫保险、设立防贫救助基金、不断深化产业帮扶、帮助脱贫人口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等措施。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贫困户生活物质的脱贫,更是他们精神的脱贫,用自己的奋斗来创造明天的幸福生活。
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想要取得乡村的全面振兴,关键是要有一套留得住人才、用的好人才、引得进项目的机制,我国有四百多万的扶贫干部日夜坚持在农村脱贫第一线,他们用知识和汗水致力于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除了人才的引进,还要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民生活要好,最主靠的还是产业的发展,我们要立足于乡村自身的特色资源,积极探索符合本土的发展道路,深化产业链建设。
身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立足于实际,不断解放思想,注重学习科学技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任有深刻的认识,时刻做好扎根基层的准备,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党群工作者 陈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