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宋时叫河源,属汀洲河源上里,清代改叫宣河里。三面环山,森林茂盛。其中培田古村落历代以耕读起家,崇文重教,德行文学,斑斑可考,千百年形成的“文脉”,积淀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获得“客家建筑瑰宝”的美誉,近年来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声名鹊起。所谓“耕读传家”就是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这个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宣和人,也是宣和乡千百年来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的内在精神动力。
第一,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要有有效的乡村治理和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根本保障,没有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就不可能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因此,要打造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这样才能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第二,加强乡村规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整治脏乱差环境,并引导农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在保存古村落乡村风貌、乡土味道的基础上绿化美化环境,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改善农村景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农民休闲娱乐、文化生活有好去处。
第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乡村,比如培田古村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古村落的文旅名片,助跑村民奔小康。在守土有则的前提下,将古村落文化旅游概念理解最大化、发挥效用最大化。
第四,传承耕读文化,走进学校走遍角落。宣和各个校园要主动去做传承的引路人。让耕读文化走进课堂,不定期组织相关活动,比如参加培田的春耕节等,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田间文化,从小培育乡土情怀,受到自然熏陶。
最后,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做好宣传工作,将家乡的美不断传递,做宣和的代言人。同时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幸福宣和的工程舔砖加瓦。栽得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引导大家共同努力,营造幸福宣和,用感情认同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岁月几度变迁,作为宣和乡的一份子,除了去感受历史,品味文化,更要传承当地文化期盼着她再度焕发青春。(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人民政府 黄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