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文章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学好“四史”要增强“认同”。“认同”是指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学习“四史”,有助于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现实,听清时代脉动,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只有获得“认同感”,广大党员、群众才能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因此,增强“认同”,就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学好“四史”要加强“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有一些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对“四史”了解比较少,有少数人在不良文化的侵蚀下,甚至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所以,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让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抓好青少年“四史”教育,使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学好“四史”要注重“创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在不断的自我净化、自我完事、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学习“四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立足现实、守正创新,将“四史”学习成果运用到改进工作中,传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要创新“四史”教育方法,充分运用党课、宣讲、体验等方式,使学习“四史”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员干部要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中共抚松县委组织部 初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