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13点07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您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您的其他事情却知之甚少,让我感到非常惭愧。
1994年9月,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写过一本书,叫做《谁来养活中国人》,他在书中断言,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中国会成为粮食缺口大国,大量进口外国粮食必然会导致粮食的短缺与粮食价格暴涨,继而引起全球粮食大恐慌。他由此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而一位老人用他一生的成就给出了最响亮的回击,他就是您:袁隆平院士,也被世人称为“当代神农”。您所研制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途径,确保了中国人能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您,拥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我还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家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六十多年来,您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中,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忱,结成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这激励着我们当代青年,也要同您一样,时刻把初心和使命刻在心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您,拥有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为了培育出杂交水稻的母稻,您带着妻子和学生,顶着炎炎烈日寻找存在的概率只有五万分之一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一连寻找了半月之久,检查完14万株水稻后,终于找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你们不畏艰辛,永不放弃,最终通过实验成功地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水稻只能“无性杂交”学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从小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甚少吃苦,更应学习您不畏艰辛,敢于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破茧而出,唯有百折不挠才能拨云见日,唯有攻坚克难才能成就大业。
您,拥有无私奉献、无谓功名的的奋斗一生。您的一生,“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鲐背之年,尽管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对杂交水稻事业一以贯之地执着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我们当代青年更以您为榜样,“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
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的“种子”、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我们会尽心浇灌您留下的“种子”,让它们茁壮成长。(福建省浦城县永兴镇永平村党群工作者 江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