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干部一线倾。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力军,尤须到乡村振兴一线摔打磨炼、淬火铸剑、成长成才。主动“回”到基层,“驻”进基层,“守”在基层,“扎”根基层,当好乡村振兴的“守望者”。
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态“回”到基层。基层是党员干部永远的课堂,毛主席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他鼓励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改造,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同当地人民一起,接受磨练,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而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广大基层干部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主动“到农村去”在基层一线担当责任、扛起任务,学会说“群众话”、沾“泥土气”把各项方针政策落到田间地头,打好乡村振兴“主动战”。要化作“春泥”扎根基层一心一意做实事,厚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情怀,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像“春泥”一样守护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驻”进基层。心中有民,心中为民,宋代杨万里云:“国之命,如人之命。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实施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必须拥有人民至上的情怀,常怀一颗为群众服务的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的呼声、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前面。主动到艰苦岗位上去,到“三农”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身边去墩苗历练,不断增强责任担当和本领才能。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实现在基层一线磨炼意志、增长本领。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为指导行动,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时刻铭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守”在基层。奉献是我们党的精神底色,入党誓词明确提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说明,共产党员讲奉献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基层干部要答好乡村振兴工作这道“必答题”,必然离不开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精神。要用理想信念支撑,以“绝对”忠诚诠释奉献,在基层工作中爱岗敬业,以干为乐,以“有为才有位”的正确思想担当实干,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中坚守初心,获得成长,要多干事、干实事,敢担当作为,不怕困难,不怕矛盾,带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守”的基层,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忘我投入到乡村振兴大军中。
以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扎”根基层。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要坚定不移地履行好岗位职责。在基层履职,不论是形势如何,不论时间长短,都应当尽职尽责不可稍惰。基层工作者只有发扬担当精神,稳扎稳打,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担负起“跑好自己这一棒”的历史使命。今年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基层工作者更要有担当精神,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即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要将所有的“线”有条不紊、针针落在描图处,以担当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如此,基层干部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基层工作才能向好发展。(周昌英 贵州省黎平县龙形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