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同志逝世,享年91岁。习近平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袁隆平精神。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而他本人就是一粒卓越的种子,他敢为人先、脚踏实地、勇于逐梦,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应结合基层工作,认真学习袁隆平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提高个人党性修养,努力做一粒好种子。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是要敢为人先、不畏艰难。袁隆平深耕杂交水稻半个世纪,呕心沥血,甘于奉献,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开创先河,在耄耋之年,他仍坚持研发转基因作物,并表示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而在基层工作中,对于村镇老大难问题,我们要敢于迎接挑战,跳出固化思维,直面困难;对于落后的工作方法,要敢于直言,打破常规,积极为乡镇发展建言献策、出谋出力。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袁隆平的一生,“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始终坚持工作岗位,脱鞋下田,不辞辛劳,取得丰功伟绩,却深藏功与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应始终坚守本职工作,服从安排,任劳任怨,工作中坚持做到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积极深入村(社区),走到群众队伍中去,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是要勇于逐梦、心怀天下。袁隆平年少时经历了严重的饥荒,他深知“一颗粮食可拯救一个国家,亦可绊倒一个国家”,便立志要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他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深谙天下苍生疾苦,怀揣救国救民梦想,经过不懈奋斗已然成功。而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青年,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服务人民群众、造福人民为己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获得感。
“风吹过稻田我们就会想起您。”我们每个人都要像袁隆平一样做一粒好种子,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争当新时代楷模。(邹琴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