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但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并没有取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发展。在国际舆论场上,我们时常处于“有理说不清,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当前,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是极为重要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从精神维度着力,高唱引领国际“主旋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根本是要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发出与中国地位相匹配的中国声音。面对逆全球化的逆流,国际反华势力的抱团,中国声音的传播难度变得空前困难。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势不可挡,民族复兴背后的伟力就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应该牢牢掌握对“四史”的国际解释权。长期以来,在国际舆论和学术场上,西方学术界对“四史”的解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建设是不利的。“四史”是中国叙事体系、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逐步在国际解释权上取得应有的优势地位。注意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文化。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同时也是“少年”的中国。加大外宣人才的培养力度。专业外宣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短板。正因为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中华文明才能跨越千年而不衰。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文化逐渐形成,这是一种爱党爱国、鼓励创新、崇尚科学、拼搏奋斗的文化。这种文化在深圳的发展中获得了集中体现,也是深圳迅速崛起成世界科技之都的重要原因。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时候,我们应当注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出去。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浦城县富岭镇里源村党群工作者 徐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