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将青春书写在特区发祥地上

2021-06-19 08:28:19 | 来源: 中廉在线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从1921到2021,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新生政党到现在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重温初心才能砥砺奋进。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去基层建功立业是我毕业以后的梦想,萌芽于2016年,那一年我被推选为班级党支部书记,这一干便是近5年的时间。2020年12月我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与我们班上其他17名同学不同的是,他们绝大多数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而我则积极响应“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成为了一名博士选调生。当时周围的朋友和家人都心生疑惑,“作为一名博士,去基层工作岂不是白白浪费了20多年的求学生涯?”“为什么不选择去省直和市直机关,而甘愿选择区直机关”……我当时满脑子里能想到的就只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寄语青年的殷切期望,“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深深烙上了红色印记。

也正是因为这样,面对省直、市直和区直机关的若干选择,我选择了区直机关,也是种种机缘巧合,作为一名新“特区人”来到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湖里区。在市委组织部报到完的当天下午,我便立马前往我所挂职的海沧区海沧街道古楼农场了,进行为期两年的基层锻炼,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大学校园,我们在知识理论方面可能造诣颇深,但在社会阅历方面还接触尚浅;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领悟很强,但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很薄弱;在尊师重道方面可能差强人意,但与群众打交道方面还略显不足……虽然是第一次来福建,第一次来厦门,第一次到农村工作,但对于农村出身的我而言,并不会感觉到有任何的不适应,反而有种归属感,因为如今的我已经投入到夯实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治理、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与群众打交道的具体事务中,“在阮的心目中这是我第二个故乡,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山有海,还有白鹭鸶,厦门亲像一首歌……”,就像这首闽南语歌曲唱到的这样,也正如我所亲身感受到的那样。

1980年10月的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湖里提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寄予了他对厦门经济特区的殷切期望;随后经济特区由湖里的2.5平方公里扩大至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的131平方公里;2020年,在我国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为特区发展把脉定向,“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这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

从1980到2020,40年来,一个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刻、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美丽瞬间,一代代特区建设者们“杀出一条血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以破土开荒、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敢于啃下“硬骨头”,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实现了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从地处海防前线的小渔村到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的华丽蝶变。40年来,“科学谋划,统筹全局”已成为特区发祥地启航的前进方向;40年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已成为特区发祥地奋进的不竭动力;40年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已成为特区发祥地成长的显著标识;40年来,“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已成为特区发祥地腾飞的实践品格;40年来,“以人为本,和谐共融”已成为特区发祥地蝶变的博大气质,在时代发展中沉淀孕育了特区发祥地精神。

从此,湖里便成了我梦想的起锚地,这一年我29岁,怀揣着青春和梦想,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核心城市——武汉深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厦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将在这里度过。前段时间,我的一位选调生朋友这样问我,“蒋博,其他博士都选择了省直机关和市直机关,你心里会不会有点不自信和后悔呢?”,我回答到,“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不自信,岗位分工主要看当时我们选择岗位时个人内心的出发点,每个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不同,从相对基层的位置做起,学到的东西会更多,接触的事情会更贴近群众,打好基础,夯实自身,这一点我跟你是完全一样的,遵从内心,我不后悔。”

“百年已是风雨兼程,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党员干部不论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不管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经济特区到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城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静下心来扎根基层,要进家门、察实情、听民声、解难题,把基层当作自身锻炼的“大熔炉”,提升能力的“大课堂”,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提高“政治三力”,在重整行囊归零中完成角色转换,在基层摸爬滚打中增强服务本领,在坚守初心使命中成就最美人生,要永葆特区发祥地精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推进湖里区“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建设,将青春书写在特区发祥地上,继续奋力谱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为特区助力,为党旗增辉,为时代添彩!(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 蒋惠梦)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