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我成为正式党员的第一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有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
百年风雨路
一百年前,在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船上,十几位青年轻声地呼出“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从此,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她“唤起工农千百万”“夺过鞭子揍敌人”,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农村焕新颜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来到了组织分配的农村。这是一个蔬菜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开始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利用简易竹架塑料大棚试种秋延辣椒和早番茄,产值是传统农作物的五到六倍。但是由于要上交农业税和特产税,且当时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村里的大棚蔬菜只能解决村民的基本温饱问题。
三十年来,党和国家针对农村发展现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取消农业税、增加支农补贴、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村里的蔬菜产业和人民生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正如总书记所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和村主任聊天的过程中,我问他“您认为这几十年来太平村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说是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道路、水利、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是关系到群众生存生活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党和国家将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近年来,村硬化道路畅通、自来水全覆盖、生产生活用电不再停电、断电,村图书室、儿童之家、老年学校等文化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真正把基础设施建在了群众的心坎中。基础设施的完善还远远不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是一件党和人民关注的民生工程。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从最基本、看得见、农民关心的事情抓起,“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系统治理、长效治理中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质的飞跃。
一岁新征程
如今的乡村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这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与村民同发展、与乡村共命运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是党的一百岁生日,也是我的“一岁”生日。去年此时,经大学党组织批准,我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带着入党的初心与使命,我踏上了选调生的征途,在朝气蓬勃的年纪扎根于基层土壤,虽然目前初到基层,方方面面有着一些不适应,但总书记曾说过:“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书写人生、创造历史。”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历史的接力棒,在农村这片广阔舞台上有所成就,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看今朝百年华诞风华正茂。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前,在兴业路上,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十几位青年同志毅然选择了共产党,不怕艰险、不为名利,只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一年前,在复兴路上,面对蒸蒸日上的中国,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时代在变、初心不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站在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上,我们当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以办实事、开新局的昂扬姿态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朱淦洁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太平村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