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人口老龄化这个词再一次响亮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根据近日卫健委表示,中国预计在“十四五”末期将由轻度老年化转入中度老年化,届时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20%,在2035年前后将进入重度阶段,占比将超过30%,中国将开始“加速老去”。
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原因分析。一是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予岁月以文明,而非给予文明以岁月。”中华文明之所以灿烂辉煌在于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创造中华文化的是中华民族,如果中华民族老去,中华文化将一文不值。我国人口发展正经历着从数量压力到结构性挑战的历史性转变,老年人口偏多,青少年人口偏少将逐步成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这既不利于保持社会活力,也不利于长期未来发展。老龄化值得警惕,中华民族不能“后继无人”。二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2011年我国16-59岁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随后以每年百万减幅速度递减,而随着青壮劳动力供给减少,将加剧劳动力短缺的趋势同时也将加剧社会动荡和财政支出。大量老年人出现,将加大养老金支付压力,降低老年人收入水平,同时“一对夫妻养8个老人”将成为常态,年轻人压力倍增,社会将陷入不安与动荡。
应对老龄化的对策。一是放开生育与鼓励生育。从2011年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到2016年全面二胎,再到今年5月31日全面三胎均为国家应对老龄化做出的努力,但是仅仅放开生育是不够的,例如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时曾有专家表示5年内每年出生婴儿将额外出生250万,然后放开生育后的出生顶峰年,2016年出生婴儿数量也仅比正常年份多出生180万左右,2016年后出生婴儿数量更是逐年递减。政府要出台生育奖励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奖励政策想适应,继续实行现行生育奖励制度。二是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降低生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增长。人口发展是长期战略,我们既要鼓励生育,也要优生优育,同时对现有现有政策应新增容错机制,提高政策包容性,避免超生一刀切。三是要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养老体系。要推动“夕阳”产业和谐良好发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支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机制互相配合,同时要建立完善和医疗养老体系,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陆德云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桥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