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实现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为党执政新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工人力量正是开启强国之门的金钥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是推进民族创新的助推器。如何促使工人力量不断强大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让工人力量开启新时代的新征程我们责无旁贷。
新时代我国的工人力量不够强大,主要存在诸多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工人的认同感比较低,而新时代的年轻工人更需要获得尊重,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工人;二是企业对工人创新意识不够重视,没有利用好工人力量,使之成为企业创新的源动力;三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比较低,没有形成机制,致使国内工人技术水平落后。由此,我们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打赢这场工人强国的攻坚战。
加强工人力量的基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同。新时代的工人渴望社会认同,需要尊重更需要发至内心的骄傲。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在各个城市中张贴有关工业强国的宣传海报,派发以工人先进事迹为内容的宣传小册,设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向全国人民宣传工人力量的强大。
加强工人力量的关键是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工人创新。职工是企业力量之基,活力之源。因此,企业应致力于提高工人的创新意识。以开放式的岗位责任制为基础,逐步形成深入创新体系和跨行业、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全覆盖的创新激励体系,使企业职工能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搞专利研发,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加强工人力量的核心是推进职业教育,提升技术水平。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使工人力量得以强大。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购买培训设备和扩充师资力量。鼓励职业培训中心,培训企业需要的工人。同时政府应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认可培训岗位,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给予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经费补贴。
如果我们忽视工人力量的作用,那么“中国制造”将难以震撼世界。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创新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方能使我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也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楼俊凤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岭腰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