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是刻在身体里的遗传密码,而中国共产党的基因,就是百年峥嵘岁月中历练出的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作为党员干部,要多种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充分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翻阅立体书,点亮红色地标。红色革命遗址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立体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因此党员干部要对革命遗址旧址充分普查调研,了解革命遗址、旧址现状,在此基础上做好革命遗址、旧址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并充分规划论证,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事业,将一个个红色地标点亮、串联,让广大党员干部能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探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缅怀革命家,述说红色故事。从中共一大嘉兴南湖的红船开始,共产党人忠诚信仰、披荆斩棘的奋斗故事和他们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赞歌。从慷慨赴死的李大钊到以身殉志的方志敏,再到烈火焚身的邱少云、从容就义的刘胡兰,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是革命先烈们矢志奋斗的有力支撑,更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坚实保障。缅怀先烈,要讲好红色故事,通过各类文艺作品,让群众充分体验一幕幕历史场景、聆听一个个感人故事,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产生触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盘活老文物,唤起红色记忆。红色文物与普通文物最大的区别,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承载着奉献和牺牲精神,这些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一双草鞋、一面旗帜、一封家书……红色文物记录了先烈们的感人故事,也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不仅要走近红色文物,还要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遗产,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汲取动力泉,发扬红色精神。纵观共产党的历代精神谱系,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再到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无一不体现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价值追求,至今激励我们前行。站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更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委组织部 夏萧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