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回答了“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重大问题,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也需要一批一流人才的聚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建设一流大学,培育一流人才,是对国家发展过程中现实需要的回应,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为青年提供了发展机遇、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流大学的建设为青年提供了发展机遇。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人,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能够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体系这个有机整体,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青年基础学科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使青年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增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改变自身以及家庭的生活状态,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一流人才的培育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青年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各级党委政府也可通过回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提高乡村发展层次,大胆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挖掘人才需求导向,加大政策配套力度,培育一批在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方面专长的优秀人才,通过合理使用人才,人尽其才、人尽其岗,让其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担当。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广大青年的发展机遇,培育一流人才,是乡村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青年人要紧紧抓住机遇,实现自我提升,各级党委政府也要注重培育人才,回引人才,与新时代同频同振、同向同行。(余淑芬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濉溪镇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