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央党校校长陈希在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汇聚中国人民力量,就是要将13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来,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求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在理念方面,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增进人民福祉而展开;在内容方面,要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创造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培育,礼敬英雄人物和道德模范,呵护好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在方式方法方面,要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增进共鸣、强化认同,推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更好地深入人心、赢得群众。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要产生激发、汇聚中国力量的实效,除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还要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根本要求在国家治理方方面面制度安排中的融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方面面实践中的贯穿。这既需要我们以是否符合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根本要求,是否有助于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重要标尺来推进各种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还需要我们切实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根本要求转化到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展开为弘扬和践行的生动实践过程与实践场景,转化为支撑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强大物质力量。同时,生发于人心、融入于社会制度、贯穿于实践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会以感召性、规范性与养成性等的内在一体,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的一切积极力量更富成效地激发出来、汇聚起来。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万众一心地团结凝聚起来,便会形成无比强大、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徐仙丽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九牧镇黄毕村党群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