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在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阶段,广大基层干部要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坚定政治信仰、推动乡村振兴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凝神聚力,担当实干,描绘高质量发展蓝图,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继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红色基因,筑牢精神之基。回顾光辉坎坷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经历了百年风雨,一路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从一个仅有50多人的党发展成为拥有近1亿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带领中国亿万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作为农村的基层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跟随党的旗帜,朝着党的方向,以党史为航,将百年党史的精神化为工作动力,挑战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弘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今”的开拓精神,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上下求索,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抓准新机遇、闯出新路子、迈向新境界。南平市有着“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之称,以农业为基础,为更好的破解“三农”难题,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嘱托,南平市探索出一条科技资源与农村经济有机结合的路子,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常驻扎在农村,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品、优势产品,为农民提供包括示范、培训、指导、咨询、合作在内的科技服务。目前在岗的1686名科技特派员覆盖了南平全部建制村和绿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南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富裕了起来,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树立“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治理水平,提升生态文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南平地处山区,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近年来,南平市努力突破山区发展的瓶劲,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路子,扎实开展“创新突破年”行动,主动服务和践行“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大创新,巩固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茶山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成果,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坚守保护底线、不越生态红线,提升能力水平,抓好全域森林康养产业、竹产业等绿色富民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路子,变南平“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党群工作者 罗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