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新征程,新气象。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从大疫之下逆行出征的铿锵誓言,到洪峰中屹立不倒的鲜红党旗,再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无私付出,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担当姿态、务求实效的实干精神、只争朝夕的奋斗热情,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若问好作风好状态是如何形成的,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无疑是重要原因。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地基,基层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会议该开不该开、文件该发不该发有明文规定和负面清单作遵循,开会、发文数量持续压减,质量明显提高;层层听汇报、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等做法大幅减少,让数据“多跑腿”的“互联网+督查”越来越多;调查研究、执法检查注重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减少了对基层正常工作的干扰……在2020年,尽管发生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但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方、各级各部门推动落实有力、广大基层贯彻执行有效,把损失补了回来、把时间抢了回来,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基层广阔天地,到处都是大有可为的热土。为基层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如今,无论是“马路办公”“群众院坝会”,还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干部报到”,基层工作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主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困难攻克在一线。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窗口。为基层减负,就是为新时代中国蓄积实干力量。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活力来自基层,力量来自人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钉钉子精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整治“四风”、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规定,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一些无用的材料中解放出来,激励他们心无旁骛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必能更好给党组织添活力、给人民群众谋福祉,激发风雨无阻、所向披靡的前进力量。
基层治理之难,难在加强创造性落实,畅通“最后一公里”。基层情况复杂多变,难点痛点问题较多。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广大干部才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牢牢扭住为基层减负这个“牛鼻子”,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活广大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层干部队伍就能轻装上阵,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凤阳镇政府 叶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