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治理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种理性主义形式,是权力和资源的一种组织方法,指向的中心问题是“清晰化”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将数字技术嵌入到基层社会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技术的社会功能,强化“人——技术——世界”的联系模式,提高技术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基层治理成本,助力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服务效率。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共建数据平台,有效打破上下级单位、同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有效解决多个基层机构和组织职能交叉的困境,推动各单位部门深入融合,使得事项办理情况明了,减少数据冗杂、重复办理,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办理效率,也有利于群众了解该项事务办理进度,提高办事透明度,减少群众因不了解情况而信访,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保证社会公正。通过技术监测环境治理、房屋翻建、项目建设等情况,有效避免违规用地、违规建设等情况。其次,数据库可用来筛选已办理事项,又可以用来查询已有档案,实现在短时间内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减少因信息的不全面而造成判断失误。再次,运用技术建设平台等让民众有处提诉求、提意见,各主单位综合协调,寻求有效方案给与解决,让事有部门管、有人负责。
有效提高廉洁。通过数据平台监测、共享,有效排除人为因素。例如农村房屋翻建搭盖,通过卫星监测环境治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进行督查,有效提高操作的透明度,确保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让干部操作有据可视,为干部拒绝违法违规操作“提底气”,进一步构建防腐体系,营造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有利于对干部的保护,实现对干部的严管厚爱。
技术赋能基层治理,不仅指数字技术的运用,也包括可视技术等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社会功能,有效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降低政府治理成本。当然,做好技术安全工作和对技术的现象学分析及诠释是技术在治理体系中的题中之义,保证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合法合理。(福建省安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王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