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扎实推进组织工作,筑牢组织根基

2021-05-15 09:25:48 | 来源: 中廉在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组织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要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各级党委(党组)要主动承担起抓好组织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把关定向,不断提高强组织、抓班子、带队伍、育人才的能力,为组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一、胸怀“四心”学思用,努力当好排头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智慧和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指引广大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法宝,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重在学出胸怀“四心”——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以及对法纪的敬畏心,努力当好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

二、压实政治规矩,拉紧干部监督“高压线”,为组织发展“筑牢根基”。《条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条例》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而要以提高执行力为抓手。《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的制度建设与时俱进的体现,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要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党管干部要始终将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做到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每一项选干部用干部的决策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党管人才要用好用活而不是禁锢和束缚人才,要统揽全局而不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要大胆扫除阻碍人才发展的各种“拦路虎”和“绊脚石”,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大空间,吸引更多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

三、培育能战善战的“人才队伍”,为组织目标“筑巢引凤”。中央政治局在审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时明确提出,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组织部门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源头上把好“人才关”。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组织系统以目标为导向,建立一套人才资源大循环、人才发展内循环、人才流动微循环“三环联动”机制,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严管厚爱人才进出良性循环。组织要创造并赋予人才成长环境和成长希望,营造“家”一般温馨、归属感。大力构建人才创新生态圈,人才培育价值链,建立“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机制,选树先进典型,对标优秀,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展现,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绿树成林”的繁茂景象。

如何激发人才潜能,用较少的人才成本实现较大的组织效能,抓好培育工作是关键。打造一支能战善战的“人才队伍”,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组织发展“招贤纳士”是基础,因地制宜,建立完备的选、育、留人才机制,是组织永葆“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条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的制度建设与时俱进的体现,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对于维护党的章程,纯洁党的组织,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起来极端重要的作用。作为基层党组织,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扎实推进组织工作,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叶晓姗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宋宅村)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