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第9期《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层层递进、论证清晰,对我国我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文章当中,习总书记紧扣“新发展”这一关键词,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积极作为,把握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对变局,我们更有必要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思想内核,认清辨题、答好变题。
一要勇于创新,不要花样翻新。形式大于内容的日新月异,不考虑实际情况的花样百出,看似创新,实则翻新,其实不新。翻新了外在形式,却漏掉了实际效果,最终难免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无谓消耗。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翻新,其实源于对创新的错误认知。有些同志误将创新发展简单得等同于新变化、新形式,简单粗暴得把整出新动静、搞出些新情况等同于创新发展。然而,这种想法显然没有领会习总书记“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这一重要观点,以致无法切实发挥其适应变化、优化功能、提升品质、改善生活的实际效果。如若形式的创新不能服务于解决现实的问题、简化实际的办事流程、提升群众的切身感受,那么这样的创新发展缺乏其内生动力,很可能昙花一现,最终难以为继、不了了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若不是基于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没有经过多方的考察调研,只是盲目移植其他县市的新举措,就会制造创新发展的幻象,最后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因此,不为创新而翻新,而是把实际问题当作革新的动力,将实际效果作为创新的佐证,立足现实、尊重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地方的特殊性,对症创新、才能有效助力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要直面问题,不要略过不提。习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论。“卡脖子”技术的攻坚克难,往往要从发现“卡脖子”的痛楚开始。正如物理学家李政道所言,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问题是创新进步的第一步。然而,现实生活中,因为人畏难避难的本能,对问题可能习惯略过不提,这样实则会错失进步的机会,甚至会埋下不少的隐患。
我党我国的发展亦是如此,一旦不能发扬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满足于冰山上的岁月静好,无视冰山之下的矛盾问题,那么新发展理念也难以贯彻到位。因此,我们当勇于面对问题,敢于承认不足,尊重发展规律,做到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共解时代难题。
三、要人民满意,不要数据好看。文章中习总书记强调,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习总书记梳理总结了存在的认识误区,再次重申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不该把国家确定的调控目标作为各地经济增长的底线,相互攀比、层层加码,而是要追求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现阶段,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一味满足于生产总值的数据攀升,而是要注重实际的发展质量和惠民效果,让生产总值控控水分,让惠民实效扎扎实实。
综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领会习总书记的精神内涵,要有把握变题、辨明误区之大智慧,谋定而后动,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新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 高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