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任务,党中央作出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全国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人类减贫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缓缓铺开,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运行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链接,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传承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传承“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神,为乡村振兴补钙充能。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是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乡村振兴的“充电宝”。“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为了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各地派出了精英强将,同心协力,以高水准完成脱贫任务。乡村振兴更要传承与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神,继续选派优秀干部扎根一线,严格人选把关,坚决落实《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精神,带着组织要求干、带着为民情怀干、带着群众期盼干、带着红线意识干,不断为乡村振兴补钙充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振兴人才资源,激流勇进抓机遇、尽锐出战打硬仗、上下同心克难关。
传承“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是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重要方法。也是乡村振兴的“说明书”。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组织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只能边干边总结,发扬“拓荒牛”精准,闯新路、开新局。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既是脱贫攻坚的科学方法。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乡村振兴工作同样需要找准“靶心”、创新举措、精准发力。用好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大胆创新。积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发掘新的发展道路,探索互联网与农业、文化的融合体系,培养人才扎根乡村发展事业,为乡村产业注入强大新动能,为乡村振兴的胜利夯实基础。
传承“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精神,为乡村振兴筑牢初心。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谋事之基,也是乡村振兴的“指南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的胜利,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决心。人民是历史的主题,是我们奋斗的风向标,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了黄文秀、刘虎等脱贫攻坚楷模,诠释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境界,带领当地贫困户攻坚克难,依靠双手实现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只会更多,领导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要传承好“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精神,不畏险阻、破浪前行,擦亮奋斗底色,牢记初心使命。(中共乐东黎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