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说过: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翻开历史的长篇,泛黄的档案诉说着伟大历史,沉灰的油灯亮着不灭火苗,破角的译本点燃民族的希望,闪闪的红星点成灼灼其华,红光照耀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如一不曾离去,这是中国共产党。
一本《共产党宣言》,中共一大会议,点燃中华民族的希望。上海的兴业路76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路道两旁的梧桐浓郁而苍绿,似乎仍在诉说着那个伟大的故事。一百年前的今天,十三位青年风尘仆仆而来,只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仍记《建党伟业》中,学生代表张国焘划亮火柴那一刻,青春的救国火苗就此点燃,熊熊于大地,刻夜间燃遍全国上下,伟大的翻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就此开始,沸腾不息;嘉兴南湖游船上,《国际歌》的旋律响彻湖面,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庆祝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里点燃起来,劳苦大众们推翻压制在心中千年的大山,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为了这伟大胜利,无数党员先辈们前赴后继,用自己身躯,擎国难之重,当为吾辈楷模。我们铭记于心,更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牢牢把握一百年诞辰之契机,以青春之力,传承基因、发扬传统、铸剑为犁、书写时代。百年薪火,让世界见证青年党员的力量。
一个重要决定,鸭绿江之行,定格志愿军的永恒瞬间。面对列强侵扰,只有打得一拳开,才能免得百拳来。《志愿军进行曲》振奋人心,为了每个父老乡亲,为了新中国在这个世界上能立得住,战士们前赴后继,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就像国歌里唱的: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只身迎战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后代人的幸福要靠拼搏而得。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致敬中国最可爱的人,致敬志愿军忠烈们,祖国永远不会忘记。身处在新时代,我们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复兴梦,因此更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淬炼一双看透本质的火眼金睛,看清日益复杂的世界大环境。去思考存在的意义、去学习战士的精神、去苦练专业本领、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为了祖国和人民,一代代党员站起来、扛起来,以党章领航,排除万难,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一头“拓荒牛”,率先改革开放,象征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四十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凭着勇于担当的果敢不惧、一往无前的奋斗不止、风雨无阻的精神不灭,在披荆斩棘中杀出一条“血路”。以“干”的作风,坚持着党对经济特区的领导,以“创”的劲头,在贯彻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书写了“南海的故事”,刷新了世界特区史的“成绩”。四十年后,你我皆是“创海人”,勇做新担当、勇行新作为,在历史洪流中坚定“创”“闯”“干”的意志,跳动不羁思维,大胆做事;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扛起时代的“重担”,拼搏奋斗,在各行各业中发光发亮,我将无我不负重托,砥砺奋进,讲好新时代的“春天故事”。
一个火塘盆,心贴心的亲切交谈,蒸腾着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儿。回首壬辰年的冬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脚踏冰雪,深入骆驼湾村中考察革命老区扶贫工作。在小小的火塘盆前,总书记和群众们亲切交谈,体察真贫,共商脱贫致富之策,并发出了全党全国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多年来,全国千万名脱贫干部投身基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落下一户一家,不丢下一村一地,不放过一点一滴,以党建强基寻找致富路、文化聚心留住乡愁根魂、实地兴业打造特色农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当下,兴成富民并非一帆风顺,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是好结局更是新开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站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五年过渡期”,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时刻以人民为中心,向群众所想,巩固好脱贫成果,做发展之需,时刻防止返贫还贫,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勤干肯干,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共产党员是平凡的。百年岁月峥嵘逶迤,在九千一百万的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中,不过尔尔;共产党员又是不平凡的,百年进程冶炼成钢,皆因工人之二字,头顶天脚踩地,劳动的人就成了一片天,更是天下的天,群众、工人要做国家的主人,共产党就是人民一心一意的守护者。今天的我们,重走党的来时路,学好学透党史,以史鉴今;明天的我们,不忘初心使命,献身党和人民的事业,奋力前行,在前进的道路上,必是闪闪的红星连片光芒万丈,耀眼的红光映照太阳东升!(乐东黎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赵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