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国家安全日。人民日报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刊发了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署名的文章《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筑牢安全屏障》。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讲话精神,在文章中分析论证了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坚决筑牢国家安全东南屏障,一体推进福建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文章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每一个公民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共同守护国家安全。在祖国安全防线的第一线,有无数隐没在人群中的听风者、捕风人,是祖国的“千里眼”、“顺风耳”,是为国坚守岗位、为民默默奉献的无名卫士。作为听风者,他们居安思危;作为捕风人,他们向死而生。
一、防患之心不可无。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是新阶段国家安全工作的大方向。小到谨慎小心的态度、大到总体国家安全意识都可以称之为防患之心。防的关键在于预判和预防,防的目的在于消除隐患、降低损害、维护安全。
和平年代,并不意味着没有战争和硝烟;和平发展,并不等于弱化国防坐以待毙。科技、经济之战的惨烈,从来不只是真枪实弹、血肉相搏,更多的是信息的对抗、核心技术的厮杀。只有固若金汤、覆盖全面的防护,才能捍卫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利益,不让虎狼之国,眈眈视之、伺机而动,不让强国霸权,横加干涉、无理制裁。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铭记自身有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爱国者,都应有保护国家安全的觉悟和意识。
二、防患之术不可少。
网络时代,黑客技术不只是影视作品的天方夜谭,而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存在。眼线遍布、窃听泛滥,即使是朋友圈里一段看似无害的悲秋伤春、幽默吐槽,一张随手而拍的目之所及、僻静风景,也有可能成为外部势力的线索风声。这些看似无公害、不涉密的内容,夹带着国家机密暴露在有心人的视野中,导致隐患丛生、危机四伏。因此,安全防护的手段急需与时俱进。
防护的方式方法,既包括网络技术安全更新迭代等硬手段,也涵盖定密保密制度调整完善、安全教育深入深化、涉密内容的细化分类等软办法。这一系列组合动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破与立,攻与防的矛盾不可调和,间谍与反间谍的斗智斗勇无处不在,安全防护的方法手段势必愈加丰富,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整体态势。
三、防患之行不可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国家安全防护的细节需要落实到位,保密涉密内容需要审慎思考,防护技术动作需要反复演练,不可麻痹大意敷衍应对。安全防护覆盖范围广、防范要求高,日常工作费时费力,需要专业保密人员有恒心、有毅力,需要全民听指挥、守规矩,养成审慎思考习惯、形成科学规范动作。
从思想觉悟、软硬实力再到具体行动,国家安全人人参与,时时审慎,才能家家平安、事事放心,让祖国海晏河清、无惧风雨。居安思危毅然负重前行,向死而生勇敢挺身而出。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有听风者的坚持、捕风人的勇敢。在思想上同国防英雄看齐,于行动上向无名卫士致敬,心手相连、万众一心,共护国家安全,共筑万里长城。(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 高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