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2014年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他弃笔从戎投身革命,他变卖田产资助抗战,他行乞百里找寻组织,他英勇抗日不怕牺牲,他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胡一新同志。
立志出乡关,革命初成型。胡一新自幼勤奋好学。1926年,19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受进步师生的影响,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懂得了革命道理。因家境每况愈下,辍学的胡一新只得做了帮工,使他真正体验到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挣脱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
燃星星之火,成革命战士。1929年底,胡一新怀着一颗美好的心愿,加入了阎锡山的部队。作为看守的他,接触到了一些被囚禁的共产党人。星星之火点燃了胡一新内心的火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是为劳动人民谋利益求解放的。1931年胡一新考入汾阳军校,他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1932年秋,胡一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田产助抗战,收复宝沽多。1933年初,冯玉祥将军积极酝酿组建抗日同盟军。5月,胡一新奉命前往雁北、绥东一带扩军。他深夜返乡,同父亲促膝长谈,将自家田产变卖,资助扩军,在他的积极宣传鼓动下,大同、阳高、怀仁等地的进步学生和爱国青年踊跃报名,争相参加抗日同盟军。7月,胡一新在收复宝昌、沽源、多伦县的战斗中,冲锋在先,不怕牺牲,堪称表率。
夹缝求生存,百里寻延安。然而,多伦战斗的胜利,国名党运用各种卑劣手段,致使抗日同盟军分崩离析,党组织遭到破坏,胡一新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为了寻找上级党组织,他俩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以乞讨为生,徒步数百里来到西安。在奔赴陕北的路上,连续三次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三次逃脱仍然咬紧牙关,历经千辛万苦,1935年,终于找到了陕甘党组织。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1938年,抗争初期,日寇的侵略气焰嚣张至极,晋绥边区的游击战争异常残酷,敌我力量悬殊巨大。面对困境,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六支队政治委员胡一新认真组织战士们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帮助战士们走出混沌,树立抗日战争一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他以身作则,在紧要关头,他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对战士门情同手足,和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他出色的政治工作和模范的带头作用,使第六支队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英雄部队。
夜袭杀虎口,埋骨烈士陵。1939年10月16日,日寇企图在长城脚下消灭第六支队。为了彻底挫败日寇,保卫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命,第六支队决定由政委胡一新亲率骑兵营,袭击临时驻扎在右玉县杀虎口镇的伪军李守信部。入夜后,胡一新带领第一连一排战士,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彻底、干净地歼灭了敌骑兵连。战斗中,胡一新一马当先,奋勇冲杀,指挥部队打击敌援兵,大获全胜。但胡一新在战斗中不幸负伤,最终,因伤口恶化于1940年11月28日医治无效在八路军总医院牺牲,安葬于延安烈士陵园,年仅33岁。
2014年以来,丰镇市元山子乡党委先后为胡一新烈士树立雕像,建立胡一新广场和胡一新烈士故居。胡一新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元山子乡老区人民继往开来,继续在革命新征程中,抛头颅散热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内蒙古丰镇市元山子乡人民政府 苏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