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民生?民生即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乡镇基层中,许多民生事看似小却重千钧,每一项都是老百姓所关心、紧迫的问题,是否妥善办理,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特别强调过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民生事无巨细,皆为大事。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应做“有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如何做“有心人”,应保证以下几点:
沉下身子,用心听好民生事。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办好民生事,必先知晓民生事,唯有倾听民声,方可解决民忧。乡镇基层干部应始终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放下干部身子,以基层一份子的身份走入群众之间,去倾听群众诉求。这样才能使群众敞开心扉,倾诉问题与意见,为基层工作的不断改进、提高提供指导建议。为此,基层应大力开展听民声解民忧走访活动,以入户走访的方式走到群众之中,倾听民生事;并以“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号召大众向基层干部们诉说问题困难,使基层民生工作有的放矢。
耐下性子,用情办好民生事。民生事非一劳永逸,往往是此起彼伏,这提醒着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无止境的,需将办好民生事作为一场永久性的战斗来进行。这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又是一项挑战,面对大量看似琐碎的民生事项,但又对老百姓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党员干部要时刻以端正的态度,平心静气,聆听群众之音,以一腔认真负责、一心为民、永不停止的热血投入民生工作,用心用力完成民之所愿。令群众感受到来自基层党员干部的温暖,让基层群众收获生活便利,也架设起了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
挑起担子,用智抓好民生事。办理民生事,需要不是蛮干,要智力合一,因地制宜,才能长久挑起民生这副“担子”。就如扶贫攻坚一样,瞄准贫困户突出问题精准施策,采取具有力有效措施,狠抓各项攻坚工作的落实,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抓好民生事的具体措施便是不断掌握群众需求,针对群众不同的问题和需要,不断改进治理举措、改善群众福祉,把民生实事办成民心工程。这样才能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真切切地造福人民。
民生不小事,事事关民生。每件民生实事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能称量出每一件实事的分量。基层组织应当好“有心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民生事项,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加重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称量,为基层乡村振兴的各项举措铺平道路,促进基层的繁荣振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人民政府 邹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