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春菊祭奠,英烈永存,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期间,全国上下洋溢着缅怀先烈、祭奠先祖、感怀党恩的浓厚氛围。在烈士陵园,在国家公墓,在私家墓园,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举办祭奠仪式,追忆先祖披荆斩棘之艰辛,感思先驱建党建国之伟大。
追思先祖,忆昔峥嵘岁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在先祖墓前放上一束束春菊时,要牢记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感恩他们无私默默奉献的汗水,更加用心的在前人的基础上建设美丽家园。作为基层一线的战斗堡垒,村党支部是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坚决拥护者,是党群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三穗县滚马乡白崇村,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一行来到白崇公墓,为逝去的老村干们献上了一束秋菊。听着支部书记讲述着老村干们为白崇村发展披荆斩棘的故事,现任村干们深受鼓舞,立志将继续发扬前辈们百则不饶的优良作风,牢记为民服务初心使命。虽然我们是扛起村级发展重任的后来者,但是我们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者。
祭奠先烈,传承爱国精神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仁人志士、革命先驱,为了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战场上,勇往直前,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长眠在他为之奋斗的这片热土上,他们都没有退缩、没有后悔,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三穗县杨至成将军纪念馆,几名来自乡镇的党员干部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人民军队“后勤之父”杨至成将军的英雄事迹。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位并不高大的年轻人走出大山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中国脊梁,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著功勋,用不屈和汗水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熟读党史,铭记党的恩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自新民主主义历史洪流中的阵阵呐喊在我们耳边回荡。回眸历史进程,正是因为有这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中国打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走过了“一穷二白”的艰苦岁月,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宏伟蓝图,正向着“伟大复兴”的梦想大踏步前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如果没有当年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也就无从谈起今天中华民族之崛起。因此,清明时节,我们祭奠先烈,不仅是为了铭记英雄与先驱,更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感恩而不忘本。(杨粮康 三穗县滚马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