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创新不应论“出身 ”

2021-04-01 09:48:03 | 来源: 中廉在线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源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的时候指出,创新不问出处,只要能为国家作贡献,谋发展,国家都会支持他。我国要从生产大国转变为创新强国,需以包容、鼓励的姿态支持他们创新。

创新,不以学历论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市开始建立人才创意园、打造人才队伍,鼓励创新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引入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唯学历论”的问题。各地对“985”、“211”的高校生青睐有加,用优渥的政策留住名牌大学生,对有实实在在创新干事但学历较低的青年创业者淡然置之。古今从外,草根出身但是头脑灵活、创意新颖的有为之士不在少数,发明了改变生产活动工具的鲁班、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梦想的莱特兄弟,都是普通群众。抓创新不问出身,无论高低贵贱、学历大小,只要能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我们就应该支持。

创新,应注重实际功效。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民生提供便利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目前的创新成果不在少数,但是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创新大众产品经济效益不高,导致社会盲目追逐经济效益,对利润微博的大众产品弃如敝履,另一方面是某些地方对创新成果认识不清,对创新结果追求“高、大、上”,致使创造出来的产品脱离实际,与日常生活无法挂钩,变成了空中楼阁。创新应该联系实际,以帮助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为目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创新工作落实到人民的生活中,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

发展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应循守旧、坐享其成无疑是饮鸠止渴。“中国制造”想要转变为“中国创造”,无论基层群众还是党员干部,都应该抱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主动开拓,积极进取,创造出益民生、近生活的产品,政府、企业也要转变观念,鼓励、支持任何有益于为国家作贡献、促发展的实干家。抓创新不应问出处,这样就能激励更多后来者前进、奋斗,为我国成为创新大国、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周墩村党群工作者 余恺文)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