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贫困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难题,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历经几百年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而如今,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领导下,吹响脱贫攻坚胜利的号角,让中华民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梦想,照进现实。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民生无小事,只有为民办实事,才能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民生无小事,为民初心不动摇,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伟大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实人民培育的。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切因为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学生。”在基层治理中,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已是常态,用好为民服务“绣花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架起一座心连心的桥梁,让民生服务更加的有“温度”。
民生无小事,创新发展谋未来,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实践证明,脱贫攻坚的过程,是授人以鱼的过程,更是授人以渔的过程,是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技术革命不断升级,基层服务的方式也不断创新,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科技兴农,落实基层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现代化农村。托起希望的乡村产业,群众收入“节节高”,激活民生服务提质升温,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民生无小事,砥砺前行永奋斗,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奋进谱华章,“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接点,“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工作是最大的政治,因此持续做好民生服务工作是重中之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安排干部主动上门走访,主动发现“沉默”的困难群众,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发动社会爱心企业、民间组织、互联网公益平台力量,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民生服务,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
“胜者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当今中国正处在大向强的“关键一跃”,脱贫攻坚去的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获得历史性成就。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当前民生领域的各种压力和挑战,需要基层干部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铁锤钉钉用力敲”的狠劲,努力做好民生服务,让民生服务在新发展阶段提质升温,保证人民群众“稳稳地幸福”。(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城厢镇文明办 兰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