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祛除痼疾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开拓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作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时代赋予我们年轻干部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因此,我们更应该具备洞察历史的睿智和推陈出新的担当。
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初出茅庐,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工作生活中都缺乏实战经验,拒绝诱惑的定力还有所欠缺,导致有些干部从一开始便扣错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他们缺乏担当、不敢作为,遇事推诿扯皮;面对困难便畏葸不前,由此可知,如若要选优配强年轻干部队伍,必先从生活作风、工作能力两方面着手,切实促进年轻干部自身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治疗‘作风已病’需矜矜业业,如霆如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习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集中整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影响党群干部关系的不良之风。”从古至今,为官之道离不开勤政务实这四字要义,从被称为“晚清时期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林则徐在担任江苏按察使时,他躬亲政事,改革漕政,博得人民的好评;到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的谷文昌,他从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建成一道防护林,取得惠及子孙的“浅绩”;他们身体力行,以实干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时刻照亮着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督促党员干部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当好人民的公仆。
防范‘能力未病’需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干事创业咸与维新。本领恐慌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然而,在党员干部队伍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之徒;或好大喜功,眼高手低之辈;或华而不实,自以为是之人,他们不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能客观的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只会以不懂装懂、装腔作势来掩饰内心的无知和心虚。那么,党员干部要如何防范‘能力未病’呢?其实无非就是要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奉为圭臬,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通过以学促知、以知促行来实现人生价值。与此同时,也要对业务精通,对本职工作学深悟透,认真专研,树立正确的理想,做到学有志向,才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党员干部唯有认准目标,发扬“钉钉子精神”,将工作落在实处、做到细处、成于深处,奋发图强不停步,牢记使命不动摇,方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楼俊凤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岭腰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