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其中习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汲古篇》亦云:“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由此可鉴,人才乃创新之基,兴邦之本,要创新人才机制体制改革,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聚合力。
注重规模集聚,引才提高增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而“聚天下英才”则要以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依托,一是要完善引才配套政策,整合配偶安置、子女教育、住房、税收、社保、签证等碎片化人才引进政策,健全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二是优化引才结构,坚持“基础研究”导向,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定盘星;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打造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风向标,广纳国内外各型科技人才,形成规模集聚,“引凤筑巢”,提高人才增量。三是要严格控制人才质量,设置完备的退出管理办法,避免“伪人才”占据有限资源。
注重环境营造,留才聚合流量。“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留住人才聚合流量,以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就要营造良好人才发展氛围。一方面要强化产业支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让人才有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推崇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理念,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爱才惜才,使人才获得归属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投身科技发展建设。
注重顶层设计,育才盘活存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由此可鉴,各主体要明确创建目标和功能定位,企业要把握市场需求,发挥定位导向作用;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发挥“传帮带”作用;科研院所要加强技术攻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各创新主体人才形成良好知识循环结构,激发人才创新激情,从而实现知识的经济化过程与创新系统优化目标。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此,要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规模集聚,环境营造,顶层设计,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王钧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