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文章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当前正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乡镇政府作为服务农村的一线战斗堡垒,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破解农村人才匮乏困境,全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一要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把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点对象,逐步提高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在政绩考核中的分值权重。要把考核结果作为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整改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二要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重建立人才工作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吸收专家学者和人才工作者参与重大人才项目的决策,提高人才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要按照层次分明、界定清晰、相互衔接的原则,理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才工作职责,避免人才工作职能空档和重复交叉。此外,还要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工作。三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各级组织部门抓人才工作,应该重点落实“四管”、“六抓”的重要职能,即: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抓战略思想研究、抓总体规划制定、抓重要政策统筹、抓创新工程策划、抓重点人才培养、抓典型案例宣传。
二是强化农技人才支撑。着力解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薄弱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同时积极引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完善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各类优秀技术、管理、经营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形成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加强乡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科普教育,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形成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的新局面。
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木茂而鸟集,水积而鱼聚”。 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优良环境,完善落实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拿出更多接地气、有吸引力的务实举措,积极推动政策落地见效。鼓励人才创办产业实体,放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资金,解决返乡创业人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加强各类型人才间的交流沟通,定期开展人才走访慰问、交流座谈,大力营造“重才敬才”、“识才用才”的良好发展环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我们要培养造就一支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吸纳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不断释放更多的干事创业活力到农业发展中去,全力推动乡村美丽繁荣,农民生活富裕。(永安市安砂镇人民政府 叶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