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习近平于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同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改组而来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十四五规划与两会也将乡村振兴作为工作重点提出,由此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移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进。扶贫战役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开局,目前应该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果,做好衔接。
一、 乡村振兴要抓牢基层,让有效政策“落地生根”。
要实现合理平稳地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衔接,村党组织是政策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乡村振兴工作的千针万线插在村里,因此基础党组织要紧跟中央“三农”工作部署,发挥“当家带路”作用,抓实基层。坚持群众利益为第一导向,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心换心说家常话,上情下达说大白话、出谋划策说鼓劲话。防止假脱贫,建立防返贫长效保障机制,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只有抓好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中国的改革才能谱写出更多更美丽的诗篇。
二、 乡村振兴要集聚人才,让新兴力量发挥作用。
集聚人才,为乡村振兴储备动能。要想留住人才,政策是关键。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加人才引进,更应注重留住当地人才。进行人才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政策鼓励农民的下一代新生力量回村扎根,留村发展。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
三、 乡村振兴要改造人居环境,让美丽生态反哺经济。
对于乡村振兴的全局图,习近平做了这样的描绘:“要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打造宜居乡村,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础民生建设、增强公共服务、改善房屋建设质量、保护传统村落面貌。要想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要践行一头挑起“绿水青山”,一头挑起“金山银山”;一头挑起农民的“粮袋子”,一头挑起农民的“钱袋子”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宜居人居环境,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让乡村焕发活力。
四、 乡村振兴要促进城乡流动,让城乡资源高效配置。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农本为一体,没有农业基础,工业将无法得到良性发展,没有工业农业也会失去其高附加值,应当坚持三产融合理念,加强资源配置优化。因此振兴乡村,少不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建立,城乡互促共进是良性的发展。“城市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更向往”。城乡一体化需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城乡关系从城市对农村资源的“单向吸纳”转向城乡之间的“双向对流”。(胡映霞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