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和会议多次强调人才重要性,2012年3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指出我国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为创新发展,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是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有人的地方就有经济,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的底气。人口决定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发展,人口在全球来讲都是一个特别重大的经济事件,而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城市的发展。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留用与培养成了社会的共识。而当下人才流动频繁的现象比比皆是,出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人才缺乏归属感,缺乏发展机会,归根结底是尚未构建起与社会发展战略相互匹配的人才体系,人才选拔、培养、服务等机制不够健全及精细化,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面临着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勇于打开人才精细化改革新局,创新人才赋能育新机,谋划社会发展新篇章。
构建人才战略体系,精细优化人才结构,适应战略发展布局。构建顶尖人才、高端人才以及基层人才的战略体系,形成多元的科学的合理的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引进平台和机制,依据城市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拓展人才引入渠道,开展专项引才计划,加强与高校企业合作,针对性的引进所需人才。其次精细化人才培养,因“才”施教,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座谈会,搜集、分析人才需求,针对不同需求主体采用不同的培养计划方案,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人力资源红利必须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才红利”转变,助推经济发展从依靠单一要素推动,转向人力资本质量和科技创新等全要素驱动。精细化战略体系,有效减少人才流失,增强归属感,提供多元的发展机会,强化对工作的认同感,加强人才“虹吸效应”,吸收并聚集优秀人才,赢得竞争主动权。
做好人才贴心服务,精细人才评价制度,适应人才发展需求。人才竞争激烈,高薪已不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城市的服务功能已成为人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对城市基础设施等需求具体化、精细化,企业和政府制定优化一些契合企业和人才需求政策,政策和措施要向具体化、精细化、个性化靠拢。以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运用服务大数据,推动政策和措施要向具体化、精细化、个性化,以人才服务上作为突破口,做到人尽其用。人才服务不仅是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还必须要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常去了解生活和工作状况,有计划性地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接下来的政策落地提供支撑,从而推动人才发展战略的纵深发展。(福建省浦城县南浦街道党群工作者 孙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