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全面加强改善民生问题,缩小短板差距,首要任务是优化基层生产力、优化环境整治力、优化基层文明力 “三优”,进而有效补齐民生短板,构建民生新局面。
优化基层生产力,铸造民生之“基”,民生问题作为国家的首要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本”。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想有效解决民生问题,补齐城乡差距,就主要就是提高居民生产力,加强基层生产水平。在此之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讲效率、识策略,提升居民生产动力,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全方面发扬本土产业的经济同时注重奖罚分明,以局部带动整体,以优势生产力带动次优势生产动力,提升基层扩大生产意识,以内在促进外在动力,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加强招商引资建设,建立本土经济产业链,优化大环境,扩大生产力。
优化环境整治力,铸造民生之“势”,突出优化基层环境整治力,党员干部应起到先锋作用。真抓实干强引领,力挽狂澜出新篇,大力度改善基层环境整治,根除基层“脏”“乱”“差”,做到党员干部带头、基层村干部带头、先进个人带头,突出榜样模范意识,树立引领效应。加强周边学习效应,建立优秀村、社区、街道,以“点”打“圆”,树立优秀环境整治典型,推进局部以及整体改善基层环境整治。与此同时,制定健全环境整治机制,“干”“湿”分离,“污染垃圾”“可回收垃圾”分别定期处理,完善环境整治机制,提升民生生活环境“幸福感”。
优化基层文明力,铸造民生之“色”,提升基层文明力,是提升基层软实力的基础,润物无声的基层文明提升,为提升基层综合实力创造良机。总书记强调,全面提升基层文化软实力,加强基层素质文明建设是目前基层建设的首要任务。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基础上,要全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首先做到正向引导,引导基层大众正确认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通过电视宣传片、参观基层优秀文化建设基地、读书会红色教育等,其次结合时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教育,充分体现出文化建设软实力的必要性,学新时代事、做新时代基层文明人,最后重点实施,发扬基层榜样标杆作用,通过基层党建组织,构建基层文化图书室、文化广场、组织文化活动,实施分点到户、分点到人,进而整体提升基层文化产业,优化基层文明力。(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赵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