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03-08 08:59:27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融入血脉,才能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生生不息、绵延发展。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血脉,转变成各族人民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既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唯有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认同,才能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抓紧抓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历史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从政治大局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一定能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促进民族团结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各方面。要全面正确贯穿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持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实施文化沁润,增强文化认同。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存续之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用中华民族文化雨露滋润各个民族的心田。加强教育引导,使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绚丽多彩的文化,使其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切实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逼近如此,还要创新文化载体和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认同、情感融合,巩固民族团结生命线,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发展导向,切实改善民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开发成果,才能团结群众、得到民心。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成果显著,但总体看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正所谓“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把发展当成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金钥匙,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性,聚焦各族群众所忧所盼,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分清主次、多点发力,抢抓机遇、苦干实干。通过加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新基建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写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各族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事干,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风雨与共,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林奥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