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内容精炼,用数字突出民生重点,用数字打通发展难点。
一个中心,聚焦“生命至上”热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全篇,体现着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必须承受的是疫情的考验和人民的重托,值得付出的是经济增速放缓和就业压力增大,就是为了守护人民健康。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疫情,离不开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离不开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离不开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一个中心”的指引下,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真正为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
两个一定,夯实“民生保障”节点。“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精神可嘉,体现着坚不可摧的勇气信心。“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清醒地看到不足之处,快速地找到发展短板,仔细地听到群众呼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是不可跨越的底线,也是不能触碰的红线,更是保家卫国的生命线。这些务实举措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自信心、进取心,而且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成为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
三项政策,畅通“稳岗就业”堵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共同发力,体现着奋发有为的责任担当。促进就业的举措应出尽出,拓展岗位的办法能用尽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这些都需要广大干部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三项政策的出台,为困难企业缓解“资金荒”,为单位稳岗服下“定心丸”,为贫困人员贴上“暖心膏”。三项政策从全方位、多角度,为人民工作解忧,为企业发展解困,为经济增长解乏。
“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个中心、两个一定、三项政策,数字虽小,但意义重大,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打了一针强心剂。(邢可嘉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