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那么基层该从哪些方面推动乡村人才发展?有哪些保障举措?这些都是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
乡村人才振兴,既需要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挖掘能工巧匠、有号召力的带头人和有行动力的追梦人。长期以来,农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
以扶“财”拓宽人才引育之路。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投入保障,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强化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硬环境。引导乡贤带着资金、技术、项目回乡投资乡村事业,汇聚合力带动人才回流乡村。充分利用“网路”,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农具”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强做大做精农业产业平台,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吸纳外部投资,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以扶“才”壮大乡村人才队伍。重视人才输送,探索与高校有机结合实施乡村成长计划,利用寒暑假鼓励在校生到乡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服务。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畅通各界人士服务乡村渠道,吸引支持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下乡知青、退伍军人等,通过行医办学、助学助教、捐资捐物、咨询服务、担任志愿者等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制定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积极创造发展机会,落实对等待遇,努力营造尊重乡村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人才夯实追梦的“后台”,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让人才愿意来也愿意留下来。
以扶“智”筑牢人才培养之基。重视人才培养,积极鼓励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信息化平台跟踪指导等服务,以“才”育“才”。注重培训管理,对现有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增强其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要将人才振兴理念放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位置,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重,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才能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龙岩市上杭县太拔镇人民政府 谢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