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我们创造了一个足以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如此壮举展现了我国众志成城,多方力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美好盛况,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能力,紧握脱贫攻坚航船的船舵,带领我们闯激流,绕险滩,不断驶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彼岸。
经济脱贫,放声“财富之歌”。不愁吃、不愁穿是我们维持日常生活运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有近千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脱贫群众不仅不愁吃、不愁穿,更是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得到了保障。曾经“患病无钱医,患病无处医”的窘迫情况早已一去不复返,那些被病魔困扰的脱贫群众从此挑起生活的大梁。背井离乡务工也已从常态逐步发生改变,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护林员,通过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也为我们脱贫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解决了群众思乡之苦的同时,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思想脱贫,弹奏“精神之曲”。如果说经济脱贫是脱贫之术,那么思想脱贫便是脱贫之道。我们不能局限于脱贫群众的吃饱穿暖,更应着眼于培养脱贫群众主动致富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深谙其道,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脱贫群众奋发向上的热情。“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精神”流荡在各贫困地区之中,文明奋斗精神蔚然成风。脱贫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升华,主动追赶典型示范、学习农耕技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真正完成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重大转变。
“关系”脱贫,演绎“和谐之音”。“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这句话好比我们党群干群关系,高效且和谐的干群关系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和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干群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很多干部久坐于办公室,与群众接触变少,无法解民之需、知民之求,长此以往,导致干群关系不断疏离。然而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自己的汗水来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更甚者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诠释了扶贫干部的担当和情怀。真正的做到了干群关系“脱贫”,为我们演绎了一场“和谐共进”的美妙之音。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见证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记录了一件件令人动容的先进事迹。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退休不退岗,十年如一日帮扶贫困群众的武汉鼎。正是这些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扶贫干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我们吹响了“凯旋的号角”。(海南省东方市三家镇人民政府 王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