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召开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前线,基层汇聚着百姓民生,体现着民情民意,因此要不断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织密织牢基层治理体系,切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强化建设基层治理队伍,育好“人才苗”。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只有不断挖掘人才、充分利用人才,让各类人才在基层的大舞台上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才能更好地促进基层的发展。为此,不仅要做到用好人才、育好人才,还要留住人才。要营造良好的基层人才发展氛围,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基层人才提供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层人才的培育同样必不可少,要注重对年轻党员干部的培养和指导,推动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勇于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要想建设人才队伍,留住人才是关键。因此要做好基层人才的生活保障服务工作,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用心、用情、用力留住人才,让基层人才有获得感、归属感,以基层人才汇聚促进基层事业兴旺。
强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锻造“金刚钻”。基层是最前线的战斗堡垒,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就是从根本上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是将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前提。广大基层干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基层实践的重要思想武器,不断提高政治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深入一线,沉下身、静下心,想百姓之思、谋百姓之福,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问题,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基层干部还应保持忧患意识,注重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就考验着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基层干部率先冲在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才能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交出满意的答卷。
强化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筑牢“压舱石”。党组织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基层自治、基层法治、基层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基层治理成效的好坏反映在群众的满意度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基层治理要与时俱进,善用互联网、大数据,搭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让基层治理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更快更高效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基层治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一些新机遇、新挑战。要不断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做好三个“强化”,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王慧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