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揭开了阜平县成功脱贫的“神秘面纱”。2020年我们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我们要始终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三牛精神”,犁好脱贫“责任田”,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让脱贫群众在发展致富的道路上走更稳走更远,让8年持续奋斗的成果经得起广大群众的检验。
发扬“孺子牛”精神,为民服务,练好“为民功”。“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时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志成无我,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永葆初心,心系人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然而随着工作经历和经验的增长,不少干部难免还会滋生“叛逆心”,背离群众,给我们党带来最大的危险。因此,所有党员干部应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冲破“思想关”,用“为民心”替代“叛逆心”,发挥好党委政府与群众间的桥梁纽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俯首甘为孺子牛。
发扬“拓荒牛”精神,创新发展,用好“创新宝”。周虽邦旧,其命维新。40年来,深圳从不为人识的小渔村快速成长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创造了“沧海”变“桑田”的伟大奇迹,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中走出一条“新”路。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武器,创新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利器,纵观中外发展历程,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崛起不是倚靠伟大的变革。年轻干部要争做“拓荒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修炼“内功”,以“新”应“变”,冲破“能力关”。2020年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脱贫不是终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无止境,贫困人口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所有党员干部应及时切换思维,摆脱既有的帮扶思维,根据新新时代、新发展、新趋势,提高创新能力,突破“0”到“1”的枷锁,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拓宽群众“致富路”。
发扬“老黄牛”精神,艰苦奋斗,犁好“责任田”。幸福是创造出来的,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在骆驼湾村口“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的大字还清晰可见,在顾家台村口“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口号依旧振奋人心,这是阜平县的干部和群众发自内心的诉说,只有依靠着苦干实干的汗水,才能成就未来的美好生活。对于所有党员干部来说,要为自己的事业艰苦奋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克服畏难,把职业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正视前进道路的困难和问题,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更要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激情,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找机会、想办法、通门路,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不断发掘内生动力。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犹在耳畔,身为扶贫“后浪”的我们要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成果巩固有机衔接,彻底让“脱贫群众”变为“小康群众”,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王诗宇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