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从搬迁全面转入后续扶持发展阶段,“搬”的任务完成,只是迈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第一步,搬迁后能够融入当地、实现长远发展和稳定脱贫才是最终目的。加快推进“五个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扎实抓好就业增收紧迫任务,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一方面千方百计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多措并举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结合安置点实际情况,打造扶贫车间,给予政策优惠,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抓实抓细各项产业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高效生态产业,通过利益联结贫困户参与分红的方式,争取扶贫项目资金。通过高质量就业、高效益产业不断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确保持续稳定收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实现真正能致富。
扎实抓好公共服务现实问题,切实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要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有”原则,进一步完善安置点学校、卫生室、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等一系列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更好的满足搬迁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切实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
扎实抓好社会融入最终目标,切实培养搬迁群众的归宿感。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实施“党建+服务”,以“党心”贴“民心”,将基层党建工作嵌入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把服务和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另一方面更要用文化认同,促进社区形成开放融合的良好氛围,让搬迁群众更好的适应新环境,让搬迁群众找到家的感觉,安下心来,融得进来,留得下来。(贵州省镇远县舞阳镇人民政府 潘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