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走进镇江市世业镇村民洪家勇家厨房。他打开锅盖,打开冰箱,看看人们生活得好不好。俗话说,君子远庖厨,但对习近平总书记来说,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已成为他调查研究的常规动作。这反映了共产党员最朴实、最真挚的感情,说明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为了谁。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有“泥味”的干部,而不是“笼鸟”。
当“土专家”,做一名裤腿上有“泥”的干部。一些年轻干部一进单位,就每天用电脑工作,把工作当成简单的汇报数据、书写材料。在“朝九晚五”的日常工作中,他们逐渐养成一种“仰望”的软弱作风,成为关在办公室里、不了解基层工作实际的“笼中鸟”。青年干部要勇于迈出步伐,发扬学习农村工作的精神,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根基层,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在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和基层矛盾纠纷中,吸取养分,从而促进年轻干部敢于打硬仗,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讲“家乡话”,做一个嘴边沾满“泥”的干部。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回到陕西梁家河村调研。他们看到村里人,总书记用陕北话,介绍“这是我的婆姨”。把群众与群众的距离拉回到40年前的知识青年身上。习近平总书记用7年时间,把自己完全融入陕北高原,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现在的年轻干部大多缺乏农村生活经验。没有一个生活环境能像习近平总书记帮助农民那样充满农民情怀。在标签上打花腔,更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年轻干部要把群众的受欢迎程度作为成长考核的硬指标,做一个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充满乡土气息的干部,做一个敢于直面人民群众难题、让群众感到亲切的干部,做一个思考群众需要什么的干部,言行一致。
当“苦行僧”,做一个心里有“泥”的干部。年轻干部下基层不仅要磨炼本领,更要磨炼头脑。一些年轻干部精力充沛,努力在基层舞台上展示个人能力。然而,当他们对与个人成长和利益相关的问题感到沮丧时,他们会变得“沉默”。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无法调整心态而在岗位上“消失”。如何忽视个人成长中的暂时得失,如何平衡生活困难与内心广阔舞台之间的不平衡,是年轻干部在基层成长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年轻干部要养成“放弃”的心态,不能被欲望吞没、被利益诱惑、被权力俘虏。
时刻牢记本意,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群众,走走看看,聊聊天,以群众朴素的作风为镜,把衣服整直,让自己在服务群众的一线出出汗。年轻干部要抓住机会,在艰苦的一线磨砺自己,培养自己为人民的初心。(谢星海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仁寿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