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三举措打造人才工作新动能

2021-01-27 14:02:15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引智兴城”人才行动计划,推动人才向产业集聚、向重大项目集聚、向民生领域集聚,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坚持“党委主导+市场主体”,拓宽渠道引才聚才

突出党管人才原则,构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是突出用人单位“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协调落实有关企业引才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好企业人才引进存在的“不愿投入、急需急找、单打独斗”等问题。二是依托青年群体“引”人才。积极推动本籍人才回归,招聘重点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人才联络员,推广家乡产业工作、引才政策、云端招聘信息,线上宣传交流就业与人才政策等吸引本籍人才回乡创业就业。三是结合招商引资“纳”人才。围绕“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将中高端人才引进与招商引资相衔接,清单式汇编服务开放招商常用人才政策手册,联合招商部门将人才服务关口前移。

二、坚持“增量扩大+存量盘活”,建强平台培才育才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打造各类人才平台,着力扩大四海贤能“增量”,盘活本土精英“存量”,形成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良好局面。一是建强技能培训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同时,围绕基层所需育人才,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模,特别是加强公共卫生,农业生产等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人才向最一线流动。二是建强校企业合作平台。根据特色产业等优势,积极推广“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等办学模式,联合办学输送技能人才,开设专业班,对学生进行企业优秀技能人才与学校教师“双师型”培养,实现就学、就业,上学、上岗的无缝对接。三是建强人才飞地平台。积极探索“工作生活在外地、服务贡献为当地”的柔性引才模式,推动企业与高校签约合作,促进项目联合攻关、成果异地转化,实现智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

三、坚持“工作创新+环境创优”,用心用情留才用才

持续深化人才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在待遇留才、事业留才、环境留才、感情留才上协同发力,破除人才流动、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提升政策的竞争力。认真推动各级人才政策落地见效,结合实际对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适当延伸细化,重点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创业扶持、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完善支持性政策,构建更加灵活高效人才管理体制。二是提升服务的亲和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广泛采取走访慰问、定期座谈、个别交流、谈心交心等方式,加强与人才的沟通联系,加大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事迹的宣传,让“人才回流”成为新风向。建立人才服务平台、简化人才办事流程等方式,持续深化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是提升环境的吸附力。积极营造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推行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妥善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最大限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中共荔城区委组织部 林佳媚)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