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回家过年作为一种集体性习惯,在群众生活中倍受推崇与鼓励。然而当前,我国疫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倡导“就地过年”成为了一种现实需要,但如何真正留人“就地过年”,肯定不能仅仅靠倡议和标语。而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就地过年者及其家人暖心、放心、安心。正如媒体所报道的一样:“就地过年”宣传好很重要,但保障好“就地过年”更加重要!
因此,如何做好“就地过年”工作有几点建议:
一是要保障好不能回家过年人员的利益。比如,发放补贴,提供调休,对于留在工作地又没房可住的务工人员,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而因为子女不能回家,那些留在家乡孤独过年的空巢老人、未成年子女,政府也应该协调各部门、街道、乡镇给予关怀和照顾。
二是要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特殊补助、租房补贴、对外来员工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等措施,给予外地员工不能回家过年予以补偿。另外,针对春节不回家过年的员工,可在节后灵活安排同等天数的调休假。
三是要针对家里确实有困难、有特殊情况的群体,单位企业也应该灵活考虑,制定出应急预案,确保职工权益不受损害。
四是要发挥“头雁效应”,党政机关干部率先带头就地过年,向全社会做出表率,关键时刻,领导冲在前,既是担当,也是职责。
五是要做好节前准备,从市场供应和交通物流等方面保障好就地过年群众的基本生活。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今,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经历常态化疫情防控已经一年多,我们每个人对于防疫规则都早就了然于心。今天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各自保平安就是最深情的祝福,人安才能心安,平安才是最大的“年味。(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人民政府 钟远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