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夫荷锄至,相见话依依”引以为豪的农耕生活到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社会稳,农民富则百姓富。“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关于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改观念。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间快乐劳作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抱怨之声四起。过去,农民不仅意味着职业是务农,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身份。如今,农村里的青少年更多的选择到城市务工,觉得在家务农没有出头,农民成为人民嗤之以鼻的就业方式。在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当下,我们不仅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更要推动乡村内生发展,重视农村人才振兴工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搞农业不仅要有干头,更有说头、有看头、有赚头。
促平衡。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出现“用工荒”,农村的青壮年纷纷涌入城市,致使田间地头的农业只能由弱势群体组成的“杂牌军”负责。一家富不算富,全部富了才算富。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我们要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复贫建起防护网。
用技术。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顾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化建设的当下,我们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用现代方式改变农业,让农民真正挑上了“金扁担”。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国无粮不稳。粮食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我们要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把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从增产到提质的方向转变,增强农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在推动“三农”工作中不会,没有等出来的成功,我们只有撸起袖子使劲干,才能真正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多彩“三农”幸福画卷。(刘杨弘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组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