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将“三农”工作作为战略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作为其中的总抓手。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响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诸多的陋习,使村民不堪重负,“打赢”乡风文明这场“硬仗”,是坚决落实“三农”会议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砝码”。
一、强化党建,增强干群“向心力”。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将优质人才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考评和问责,打造一支讲政治、本领过硬、敢于创新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对违背公序良俗和法律的陋习重拳出击,以案明警;要有“解民生之忧”的胸怀,引导村民健全“四会一约”;同时党组织充分支持和培育各行的优秀党员领头人,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选树乡贤,不断优化党群干群关系,以良好党风促民风。
二、深化自治,筑牢长效“压舱石”。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丰富村民自治模式,比如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同时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政府、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对接,组织的成员们利用自身的人脉或嘉言懿行,开展“全面无死角”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同时村民自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既是宣传主力军,又是关照老人的爱心军。各方齐心协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在自治轨道上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发展。
三、创新机制,打通高效“快车道”。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搭建农村青年婚恋全方位服务平台,鼓励村妇联主席担任义务红娘,提倡集体婚礼,引导婚事新办;推广农村互助型养老,配备养老设施,鼓励村组织与赡养人子女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督促子女负责;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对宴席的合规性进行指导和监督;善用互联网,将志愿服务放置网上,供群众点单和评单;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完善“一村一咨询”制度,让法律起保预期、化矛盾、固道德的重要作用。直抓乡村陋习的主要矛盾,让乡风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四、扎根文化,彰显乡民“精气神”。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应多方合作,共同深入挖掘当地的村规家训、牌匾楹联、民俗风情、革命文化等乡风教化资源,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当地文化以新的历史使命。比如可以给当地传统戏曲增设相关曲目,写好新时代文明故事;再或者为当地建立相关文化研学示范基地、初心纪念馆、当地名人家训展览馆,从而唤醒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进一步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增强村民的精神动力。
五、激励典型,绘出共识“同心圆”。营造实践氛围,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活动,让户户想“冲”星、争最优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让正能量比肩皆是;开展“敬老月”、“小手拉大手”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同时树立正面激励机制,创建积分制,设立“爱心公益超市”、“乡村道德银行”,正所谓“存进更多的道德,取出更多的实惠”,有效地激发村民自治管理的内生动力,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共识。
脱贫“摘帽”,只是打好了乡村振兴“这座屋”的地基,要让这座屋子能够竣工验收,还得看乡风文明建设得好不好,正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让文明乡风扑面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人民政府 饶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