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绘就蓝图启新篇 以学促行谋发展

2020-12-28 13:36:42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给未来五年指明了奋斗目标,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宏伟蓝图。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充分诠释了生命至上的理念。美好蓝图已经绘就,以学促行方能谋求发展,只有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才能在当今时代大变局中不迷失方向。无论是发展面临的深刻变化,还是疫情造成的国际混乱局面,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砥砺前行,任尔东西南北风也无所畏惧。

一是坚持创新谋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新需要结合实际、立足当下,创新的目的是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追求标新立异、天马行空的创新,留下的只会是满地狼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科技创新是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鼓励乡镇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创新驱动增长,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听取民意制定确实行得通的方针政策,为乡镇企业的创新保驾护航。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服务形式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创新体系,增强基层政府工作职能,加快发展乡镇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乡镇特色精品企业,让乡镇实体经济活起来,推动乡镇产业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乡镇政策制定者要充分听取基层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凝好力、聚好气。

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要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基层党委和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探索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营造良好的建言献策氛围,取计于民,为民计、为民虑。乡镇产业发展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快步走、小心求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着力点是人居环境整治,治旱厕、治空心房、治垃圾、治污水、治镇容村貌是抓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的排头兵作用,以身作则,践行方针政策,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乡村移风易俗,充分发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发掘传统优秀民间文化,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乡村文化,收集整合民间艺术、手艺、戏曲、典故等能集中反映当地民间生活的文明流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中国特色文化的“篮子”。保障乡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始终充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治理本领。因村施策、因人施策,实地调研、针对性制定方针政策,以人民群众所需所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时而动、因事而行,治理有效、有成、有用,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困难,保证人人、户户都小康,生活逐步富裕。

三是提高识变、应变、求变能力。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危与机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基层工作人员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需要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能倚老卖老、以老一套办新事、以老思想抵触新思想。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许多问题都暴露出来,尤其是企业危机感倍增。这时更需要善于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这时更需要党和政府的统筹兼顾和谋划,为企业创造机遇、为企业做后盾。当前社会发展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乡镇更明显,有些乡镇地理位置偏远,毫无优势,无法形成支柱产业,资源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基层干部需要带头求变,只有变革才能促发展,思想要变,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变,一潭死水养不活鱼,只有注入新鲜养分才能活起来。提高识变、应变、求变本领还要保持学习的心,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20年已近尾声,在即将踏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十四五”规划起始年之际,仍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直面问题和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改革创新开新局。努力朝着2035年远景目标不懈奋斗,再次创造中国奇迹,振兴中华。(福建省中国共产党漳平市和平镇委员会 郑天照)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