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奏响城乡协调发展的“和鸣曲”

2020-12-25 08:34:53 | 来源: 中廉在线

“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勾勒出了一幅城乡协调发展的美好画面。但是,当前我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农民市民化、城乡差距大、用、收入不公平……无一不考验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唯有从三方面奏响城乡协调发展的“和鸣曲”,才能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平衡是关键。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国民经济总量,也影响社会发展公平性,更影响人与自然关系。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的软肋,表现在突出表现在城市和乡村、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关系上。因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着眼于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既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又要全国一盘棋,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协同,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产业融合是支撑。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短板”的突破口。长期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此情况下,产业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如贵州贵阳市采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观光、旅游综合体,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产业融合有助于城乡发挥自身优势,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助力。因此,实现产业融合首先是实现观念的转化。转变“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二元思维惯性。其次是以主打产业为基础,引入多元化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产业链。

城乡协调发展,服务均等是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和就业“三大板块”上,如大量外来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就业、住房、医疗无法保障公共基础配套设施。面对此种状况,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刻不容缓,加快服务均等化是关键。因此,首先是实现分配合理化。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分配的公平化、合理化。最后是实现机会均等化。身份地位上、就业机会上、受教育机会上的平等,使城乡居民同享社会发展成果,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尤春兰 福建省晋江市罗山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